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藝點 嘉

水道頭的那年故事

時間啊,總是不斷向前走,

走過一輪又一輪的汗水;

一輪又一輪的花開花落。


歲月啊,輪廓了那年風華,

回首,再現往昔流光。

撰稿/林欣慧

 

風光明媚的午後,一隻身手敏捷的小橘貓嗖地一溜煙攀上紅磚牆,沿走於屋瓦房舍的小巷弄。可能是好奇心使然,我們一步步隨牠穿梭這熟悉不過的家園—曾經是警官、東石國中教師、公職人員的宿舍群,水道頭日式宿舍聚落,雖時過境遷,經政府修繕重建,原先大部分的住戶皆已不再此地,但依稀仍可發現當時生活的影子,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是如此的貼近鮮明,這也讓我們更想了解這裡的往事軌跡,有沒有孩童追逐雞鴨鵝群,嬉戲於屋簷下?有沒有那道懷念的家常菜?有沒有有趣的鄉野軼聞?

拍攝/SAYHi 山海視覺製作


跟著橘貓的腳步,我們來到一道紅色大門前。按了門鈴,應門地是一對可親的陳輝卿老師夫婦,他們即將帶給我們一份寶貴的禮物,一份專屬於水道頭的陳年記憶。


「那年,我們來到東石中學教書,早期老師薪資少,因此可用較少的房租租到教師宿舍(現今稱日式宿舍)。校舍雖些許簡陋,也沒什麼家具,偶遇颳風下大雨還會滲水,但經過一點一滴地整理,這個家也住得非常舒適且怡然自得。」陳老師喝了一口茶,接著說道:「這裡的宿舍很特別,居住著許多不同職業的居民。中正路1、3號為警察住所;中正路11、17、21號為教師宿舍;山通路8、14、16、18號為公所、政府官員、校長住所。到目前為止聚落內仍住著四戶人家。」

拍攝/SAYHi 山海視覺製作


閒聊片刻後,陳老師帶我們參觀舒心雅致的屋舍。突然間,門鈴再次響起,是任職於東石國中36年的退休教師—林全德主任來訪,我們說明來意後,他便一同加入我們的話題:「當時的宿舍牆面皆使用竹片編織,混和石灰及泥土抹製而成土角牆,住起來冬暖夏涼,非常舒適。」林主任告訴我們,從前的伙食雖不如現今如此多樣變化,但仍會非常珍惜,「我還記得那時我們有一群老師從外地來任職,因通勤而沒有時間準備伙食,剛好宿舍內有一位教師眷屬會煮食,因此與老師們相約中午一起搭伙。比起小時候吃的番薯籤,虱目魚、炒青菜、苦瓜湯……等等家常料理,便是最美味的滋味,因此印象非常深刻。」

拍攝/SAYHi 山海視覺製作


對於番薯籤配飯,我們特別好奇「番薯籤是您們小時候常見的料理嗎?味道吃起來如何呢?」陳老師搖了搖頭:「喔!那個真的非常難吃,乾澀且沒任何味道,有時番薯籤甚至比米飯還多,或者整碗只有番薯籤。還記得我讀中學時,早上會先蒸熟便當再帶到學校,如果放到中午有時會涼掉;有時天氣太熱則會餿掉;有時肚子太餓,在早上第二節課時便吃完,下午就只能餓肚子了。」這讓我們不禁想起台灣作家向陽的作品《阿爹的飯包》,裡面提到阿爹每天搬運沙石,但便當盒裡卻只有三條菜脯及番薯籤參飯。在那個年代,能夠獲得一份得以裹腹的食物,是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啊。


隨後林主任帶我們信步於聚落,不一會兒來到後方的在地地標—水道頭,屹立不搖的水塔巨人矗立在這片土地將近一世紀。林主任和我們分享,水道頭早年深於自來水廠內,外圍築起高高的圍牆,若非員工則難以進入,高牆外有條羊腸小徑可通往東石中學校區與宿舍區,後來日漸拓寬,經整修才讓水塔重現於後人眼中。而他在東石中學任教數學時,曾舉水塔作為相似形教材,以陰影比例量出水塔高度「如果你想測量水道頭的高度,需要爬上十幾層樓高,再往下丟下一條繩子丈量,這樣實在太費工了。此時你可以觀察太陽照射在人身上的陰影長度,對比水塔陰影在地面上的長度,以等比例方式便可推算出水塔實際高度。」如此生活化的教材,加深學生的印象,也更能了解如何讓所學運用於日常。

拍攝/SAYHi 山海視覺製作


道別林主任後,我們接著拜訪居住於日式宿舍超過50年的吳聰俊先生,他正在院子悉心灌溉各類植物花果。吳先生怡悅地一一為我們介紹,聚落裡種植了許多蓊鬱翠綠的果木,有楊桃、芒果、龍眼、白蓮霧……等,陪伴所有人長大並庇護了這一片土地。每到收成的季節,樹上結實纍纍的果實,總會讓聚落顯得生氣蓬勃,而附近也會有許多居民會帶著網子採水果,景象有趣且溫馨。


吳先生提到,11歲時因轉學緣故搬至這處日式建築,記得小時候若餐桌上有米飯加一顆蛋,便是豐盛的一餐了。回想起母親最拿手的家常菜,是以肉絲、豌豆等食材,加入番茄醬的蛋炒飯,口齒留香的好滋味難以忘懷;偶爾還有炸冬瓜糖、炸菜捲、炸青蛙、番薯炸(有整塊炸;也有捏成丸狀如地瓜球)等小零嘴,酥脆的口感總是令兒時的他感到十分滿足。

拍攝/SAYHi 山海視覺製作


我們感到好奇,吳先生的童年是如何度過呢?他微微一笑,有時小學放學後,會跑到後方的水道頭玩耍,爬上高聳的水塔令幼時樂趣無窮,聽到這我們不禁納悶「早年水塔不是圍在自來水廠的高牆內嗎?您是偷偷跑進去玩的嗎?」「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,水道頭沒有封起來,大家會相約爬上水塔,一覽朴子市的美景,那真的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呢!看著腳底下的市容盡收眼底,轉瞬間便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。後來聽說考量到安全問題,才築了高牆不讓人進入。」原來水塔還能攀爬而上,現在卻因年久失修無法再次登上塔頂了,甚是可惜。而水塔原先是水泥灰的顏色,在日治時期曾被美軍掃射過,上方的彈孔痕跡證明了這些歷史曾經發生,後來經整修將水塔漆成水藍色,彈孔也幾乎看不到了。

提供者/陳俊哲          


正當我們打算往返時,遇上在地朴子人—蕭英偉先生,他於民國77年入學東石國中,並因國三分配打掃校長宿舍而與水道頭結緣。蕭大哥熱情地和我們分享「以前去掃校舍時,一直被樹上掉落的白蓮霧砸到,起初我們以為是尚未成熟,因此果實又白又小,同學好奇拿起來嘗了一口,發現酸澀且難以下嚥,如此酸甜的青春滋味令人難忘。後來才知道原來白蓮霧是本土物種,用途多,且可入菜入藥做果醬,是非常營養的水果呢!」除此之外,蕭大哥偷偷向我們分享「還記得我們讀國中時,沒有什麼休閒娛樂,常會利用短暫的課餘時間,偷偷跑到校長宿舍外打棒球,用紙緊緊壓實做成紙球,並用報紙做成紙手套,找到任何長型棒狀物體,如掃帚、樹枝等,不論空間多小,都能隨地快樂的玩球了!」對於一個正在青春期好動的孩童而言,能夠有短暫的時光盡情揮灑汗水,想必便是最快樂的回憶了。

拍攝/SAYHi 山海視覺製作


透過這些生活在這裡的人事物,我們紀錄下幾十年前水道頭的日常,彷彿緩緩地陪伴他們走過聚落的青春之路。往事歷歷在目,雖只能透過字裡行間刻劃出每個獨特的記憶樣貌,但卻也是我們最想留住的光景。水道頭啊,現在的每一刻即將成為未來的歷史,珍惜當下最美好的畫面,心懷感恩地與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壤共生共榮,合奏一曲動人的水道頭樂章,便是最浪漫的歲月印跡了。




368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