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點 嘉Apr 223 min以食為名的文化脈絡-朴食文化餐桌計畫文化從來都不只出現於字裡行間, 它是活生生的,存在於你我日常。 撰稿:林欣慧 文化,是指生活於同一環境及經濟方式的人,於潛移默化之中產生的約定俗成。 文化的面向多元,且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與發展,亦能擁有各式形態樣貌。而希冀藉由追尋飲食的文化途徑,挖掘過去台灣發生的歷史樣貌,...
藝點 嘉Mar 245 min水道頭的那年故事時間啊,總是不斷向前走, 走過一輪又一輪的汗水; 一輪又一輪的花開花落。 歲月啊,輪廓了那年風華, 回首,再現往昔流光。 撰稿/林欣慧 風光明媚的午後,一隻身手敏捷的小橘貓嗖地一溜煙攀上紅磚牆,沿走於屋瓦房舍的小巷弄。可能是好奇心使然,我們一步步隨牠穿梭這熟悉不過的家園—曾...
藝點 嘉Sep 16, 20212 min平凡簡單的生活陶藝|黃各輝黃各輝.朴子在地青創陶藝家 撰稿:林欣慧 藝術家黃各輝數年前在因緣際會下,於交趾陶工作室當學徒,因而愛上每日單純、專注地做陶生活。離開工作室後,回到家鄉朴子持續深耕陶藝。面對土、沉澱內心與自己對話、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,皆讓黃各輝產生成就感,擁有十足動力。...
藝點 嘉Sep 16, 20212 min遇見陶中自我的樣貌|蔡江隆蔡江隆.灣橋陶花源 撰稿:吳則萱 「一開始別人都會認為我是個瘋子,但是對我而言,實踐理想靠的是態度,其中更是關乎一個人的願力。當願有多大,力就有多大,端看自己對想要的東西有沒有努力去達成。」十五年前台灣還不盛行自力造屋,蔡江隆老師憑著強大的願想兌現出一山理想的家屋。當初很多...
藝點 嘉Sep 16, 20213 min厚實圓滑的作陶溫度|謝宗興謝宗興.桃城手捏壺 撰稿:吳則萱、林欣慧 從自創桃城手捏壺迄今,已經半甲子歲月,謝宗興老師依然創作不輟。談起自創的手捏壺技藝,謝宗興老師說,他光是鑽磨、用手抓出圓弧的外衣就用了五年。純熟的工藝來自不輟的投入,這在謝宗興老師的生命中都有跡可循,他用十年磨一劍,三十年成一技藝。...
藝點 嘉Sep 16, 20214 min生土死灰的寧靜祥和|羅紹綺羅紹綺.天目釉燒 撰稿:吳則萱 泥土是蘊養萬物的母體,是生的起點,灰是生命結束後燒盡的餘墨。「生土死灰這個循環不是我的論述,從我汲取原料到創作手法,我都希望是像大自然一樣,一體呈現。」自小便與土結伴,也因就讀相關科班,在求學途中與陶土都存有依繫。當時,陶土之於他,除了有趣,...
藝點 嘉Sep 16, 20212 min心繫家鄉的陶藝情懷|侯吉村侯吉村.墘窯.交趾陶 撰稿:林欣慧 侯家二哥侯春廷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,在因緣際會下,於民國八十年開始設計與生產交趾陶藝品,由此開啟與家鄉產業結合的契機。侯吉村老師說:「我們分為兩個部分,二哥設計完成品後,由我來進行生產製作。」而經營交趾陶事業後,他們開始慢慢挖掘家族過去的...
藝點 嘉Sep 16, 20212 min日日是好日,天天都樂做|陳熙璇陳熙璇.好日作.生活陶 撰稿:吳則萱 觀察、感受居住地區的生活文化,將自己與生活地域產生的共鳴,連結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,是移居嘉義朴子的陳熙璇老師,陶藝創作的日常模式。「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法則並不單調,打開生活裡的觸覺,感受生活新的可能,發現驚喜是時刻都存在的。每個生活...
藝點 嘉Jul 22, 20217 min芒種|梅雨降臨的求子廟 2撰稿: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董事 陳俊哲 6、千順將軍的眼睛、腳指頭與龍虎擔 配天宮大殿前的千順將軍,傳說這是葉王所塑,有以下特點: 官帽與官袍︰此須有賜封才能戴有官帽,這在古早年代可不能隨興製作的。 衣服互換︰紅臉千里眼將軍穿綠色神袍,藍臉順風耳將軍穿紅色神袍。...
藝點 嘉Jul 22, 20214 min立春|水道頭與朴子開始的故事 3撰稿:動物好朋友店長 蘇穎成 一、百年羅漢松:羅漢松屬(Podocarpus)羅漢松科 (Podocarpaceae),別名大葉羅漢松,台灣於 1868 年由華南引入,1898 年由日本引入,1906 年由日人田代安定氏從鹿兒島引入。...
藝點 嘉Jul 22, 20214 min立春|水道頭與朴子開始的故事 2撰稿:動物好朋友店長 蘇穎成 朴子街第一任台人街長,現代化建設的開始。 1895年(明治28年):台灣割讓日本,進入了日治時期。 1920年(大正9年):,台灣總督府實施州廳-郡市—街庄三級地方區劃,正式定名為朴子街,朴子街隸屬台南州東石郡,並為東石郡役所駐地。...
藝點 嘉Jul 17, 20217 min讓人來一百次的理由-朴食工藝餐桌計畫昇華文化美學,讓工藝餐桌刺激您的五感六覺 什麼樣的體驗讓您流連忘返? 什麼樣的回憶讓您回味無窮? 又是什麼契機,成為讓您來一百次的理由? 撰稿:林欣慧 來到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,我們想創造的, 是一種對於生活的人文素養;一種對於美學的品味態度。...
藝點 嘉Jul 17, 20212 min情境式繪畫寫生比賽:水道頭君的日常撰稿:許嘉容 第一屆情境式繪畫寫生比賽:水道頭君的日常,由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舉辦,4月24日於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舉辦,同時亦將獲獎作品於文創中心多功能空間展出。因應現階段國內防疫政策,為讓無法前來聚落欣賞作品的人們,在家也能夠感受藝術的無限想像,決定將得獎畫作於社群網站...
藝點 嘉Jun 28, 20213 min一想到嘉義,你就想到…?撰稿:黃淳渝 說到嘉義,大多數人第一直覺想到的就是阿里山,但是除了阿里山呢?你還會想到什麼?嘉義的行政區域共十八個鄉鎮市,地處嘉南平原,土地肥沃,以農產聞名,為重要農業產區;沿海地區設有多處港口,為重要漁業產區。嘉義縣蘊藏著許多豐富的人文地景產特色,在這裡你可以走進山林,體...
藝點 嘉Jun 19, 20219 min新住民關懷之家撰稿:吳則萱 漂洋過海:跨界創台式軟陶創作 有什麼樣的起始,就有什麼樣的延續 跨界文創,新住民的創作力量 來自中國遼寧瀋陽的趙春梅,白天努力的在加油站工作,閒暇之餘則至臨近社區協會或大學教授軟陶與剪紙。雖然生活忙碌,但她卻不曾放下對於軟陶的喜愛與使命。趙春梅的家族在中國經營...
藝點 嘉Jun 19, 20217 min翌莎精品咖啡撰稿:傅冠婷 「2019 WCE世界盃杯測師大賽」台灣選拔賽冠軍 回到母親故鄉朴子 攜手成立翌莎咖啡ISA Coffee & Co. 翌莎咖啡創辦人之一曾楷崴,於2019年參與WCE世界盃杯測師大賽榮獲台灣地區賽事冠軍,並前往德國柏林持續參賽,獲得國際第七名的佳績,是臺灣咖...
藝點 嘉Jun 19, 20216 min朴子故事館撰稿:傅冠婷 紀錄穿越時空的文化歷史 嘉義縣朴子故事館 在嘉義縣朴子市的「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」內,有一棟由文史團體與地方居民共同募資所成立的朴子故事館,經歷時長六年的文獻資料與故事蒐集,館內展示了朴子在地從明末至今約莫400年的發展歷程。...
藝點 嘉Jun 19, 202110 min好日作工坊撰稿:吳則萱 處處都美好:日日是好日 天天都樂做 放鬆身心的好場所 —— 朴子好日作 採訪的那一日,陽光明媚,午後朴子的風自在地穿梭在繫有風鈴的老宅中,自由來去,在這個溫柔的氛圍中,我遇見了朴子文創園區裡最溫柔的陳熙璇——好日作的經營者。為什麼取作好日作呢?熙璇解釋道:好是...
藝點 嘉Jun 19, 20217 min動物好朋友撰稿:傅冠婷 跨時代的衝擊,依然復古,依然樸實,依然純粹如昔 褪去最華麗的衣裳,動物好朋友工作坊帶你看見生命最樸質的力量! 劉彥均的先生從小在朴子長大,說起當年那個朴子,他眼神發亮的說:「真的像是歌詞那樣!從前家門前有小坵,後面有水流。靜靜待在樹下,就會有風徐徐吹過來。當夜...
藝點 嘉Jun 19, 20216 min朴子蘭山窯撰稿:傅冠婷 鍾情於柴燒的作陶者 李俊蘭工藝家 李俊蘭是一位來自嘉義的陶瓷藝術工藝家,一直以來都以柴燒的方式製作陶瓷作品,也持續關注食用陶瓷領域,自1999年於家鄉竹崎成立「蘭山創藝工坊」,是全台唯一擁有電燒窯、瓦斯窯、木燒窯、鹽燒窯與披薩窯,集五窯於一處的陶藝藝術工坊。...